首页 资讯 正文

衡阳县:本地香瓜抢“鲜”上市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体育正文 173 0

衡阳县:本地香瓜抢“鲜”上市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衡阳县:本地香瓜抢“鲜”上市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崔赣,现任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法院党组(dǎngzǔ)副书记(shūjì)、副院长。多年来,深入学习(xuéxí)贯彻(guànchè)习近平法治思想,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法官”“湖南省优秀青年卫士”“湖南省法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2年,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láodòngjié)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庆祝大会(qìngzhùdàhuì),表彰(biǎozhāng)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从北京回来后,湖南省湘潭市(xiāngtánshì)雨湖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崔赣看着手中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奖杯,脑海中又回想起27年前的画面。

“崽啊,当法官要坐稳老百姓这头。”1998年,21岁(suì)的崔赣(cuīgàn)攥着法院录用通知书,父亲粗糙的手掌压(yā)在他的手背上说,“湘潭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莫让乡亲(xiāngqīn)戳脊梁骨。”这是崔赣和父亲最后一次促膝长谈。7天后,一场车祸带走(dàizǒu)了父亲,却把滚烫的嘱托烙进这位青年法官的生命里。

27年春秋流转,从青葱岁月到两鬓霜华,从乡村法庭书记员到全国先进工作者,崔赣始终将“人民”二字刻在(zài)法槌起落间(jiān)。

“要把正义写在(zài)老百姓的笑脸上”

1998年(nián),崔赣进入湖南省湘潭县人民法院(rénmínfǎyuàn)河口人民法庭工作。此后,在(zài)湘潭县,时常能看到(kàndào)一名身穿整洁制服、肩挎黑色小包的身影。他奔走在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脚上沾着泥,脸上带着笑,用一口地道的湘潭话,解开老百姓身边的千千结。

直到现在,崔赣替冯奶奶一家“接骨续亲”的故事仍被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jīnjīnlèdào)。事情要从2016年(nián)说起。年逾90岁的冯奶奶膝下(xīxià)有两儿两女,本该颐养天年,但其大儿子谢某初虽距离她住处仅有200米,却已有8年未踏进(tàjìn)家门。此前,冯奶奶提起过赡养诉讼,虽经调解结案,但谢某初一直没有支付赡养费,并彻底(chèdǐ)与家人决裂。2017年,老人(lǎorén)身体每况愈下,急需医护,只好再次请法庭出面强制执行。

但崔赣上门送钱时,却发现冯(féng)奶奶(nǎinǎi)脸上没有欣喜。她枯槁的手攥着钱,浑浊的眼睛盯着大儿子家的方向,说:“估计这辈子大崽都不会来看我(wǒ)了。”

崔赣知道,老人要的不是钱(qián),而是想修复(xiūfù)破碎的亲情。于是,崔赣决定继续调解。接下来的几个月,崔赣走访了双方(shuāngfāng)当事人及其亲戚朋友、当地(dāngdì)村干部,仔细梳理母子、兄弟之间产生积怨的原因。看到崔赣一次次上门,谢某初语气呛人:“我钱都给(gěi)了,案也结了,你真是多管闲事。”

直到第六次,谢某初终于吐露心结(xīnjié):“当年弟弟(dìdì)撺掇老母亲告我,这口气咽不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崔赣耐心倾听谢某初的诉说,又(yòu)用心开导:“百善孝为先,你娘已经快90岁(suì)了,你还能陪她多久?周围的人又会怎么(zěnme)看你呢?”

在这次登门后,谢某初终于来到(láidào)病床前。当8年后再次与年迈的母亲相见时,谢某初和爱人嚎啕大哭(háotáodàkū)起来,兄弟姐妹也相拥而泣,细数着(zhe)往日温情。

临走前,谢某初握着崔赣的手,哽咽着说(shuō):“谢谢崔庭长,要不是你,我想这一世的怨恨只怕都(dōu)解不开。”

“法律能裁断是非,但修复亲情需要更柔软的钥匙。法官要成为火把(huǒbǎ),暖化冰封的心。”当天,崔赣(cuīgàn)的调解笔记上如是写道。

崔赣在农村法庭扎根了(le)21年,深知老百姓怕打官司,一旦有了纠纷,如果介入不及时、化解不妥当(tuǒdàng),就可能让(ràng)小矛盾引发大问题,甚至可能影响到几代人。

“为了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崔(cuī)赣经常(cháng)坐在(zài)老百姓家门口,一直讲到当事人想通为止,嗓子(sǎngzi)哑了也不知道。”湘潭县法院法官李鹏回忆,“崔庭长常跟我们说‘国徽不仅应高悬于法庭之上,更应闪耀在沾着露水的田埂间;正义不仅要写在判决书里,更要(gèngyào)写在老百姓的笑脸上’。”

2014年,湘潭县排头乡两叔侄因(yīn)相邻权纠纷发生矛盾,该纠纷经多部门多年反复(fǎnfù)调解仍未解决,叔叔一纸诉状将侄子起诉至法庭,且案件涉及相邻的护坡已垮塌部分,随时(suíshí)有全面坍塌的危险。

立案后,崔赣立即赶到现场勘查,带着卷尺丈量(zhàngliáng)争议(zhēngyì)土地,用田坎边的石头演示相邻权界限。而后,他(tā)又抓起两把土,用地道的湘潭话说:“你们摸摸,这土里埋着祖辈的汗水,真(zhēn)要为了三寸田埂(tiángěng)毁了情分?”讲情理、明法理,4个小时后,叔侄俩握手言和,共同筑牢了护坡。村干部连连赞叹:“这个伢子有一套,一点不像个‘官’。”

走在乡间小道,哪个油菜花田里进行过离婚调解,哪个鱼塘边(biān)化解过借贷纠纷,哪个村部门口进行过巡回审判(shěnpàn),崔赣都如数家珍。

“崔庭长来了!”“崔庭长一点儿架子没有,就像(xiàng)我们的朋友(péngyǒu)。”“案子到(dào)了崔庭长手里,我们心里踏实。”在乡亲们眼中,这个裤脚永远沾着泥点的法官比自家人还亲。

“成为守护百姓(bǎixìng)幸福的参天大树”

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湘潭县花石镇是(shì)全国最大的湘莲集散地,年交易量超过20亿元。2011年,崔赣任湘潭县人民法院(rénmínfǎyuàn)花石人民法庭庭长,刚上岗(shànggǎng)就遇到了一个难题。

“崔庭长,快帮帮我!满(mǎn)伢子找不到了(le),我的钱没(méi)了!”一个叫满伢子的经销商,找莲商老胡进货后却一直没给50万元货款。意识到不对劲,老胡来到法庭求助,急得直跺脚。“别急,慢慢说,满伢子叫啥?”“不知道,他是外地人(wàidìrén)。”“那把你们的合同给我看看?”“我们都(dōu)是口头交易,从来没有写过合同。”听完胡某的讲述,崔赣(cuīgàn)一时也不知道案件要从何下手。

之后,崔赣连续一个月来到市场(shìchǎng)走访调研,发现整个市场做生意主要都是凭个人信用,“口头交易”等现象频发。除欠了胡某的货(huò)款外,满伢子还在其他(tā)5名商户中拿了货没给钱,且(qiě)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全名。

“那时,我们好多同行遇到某(mǒu)经销商卷款跑路血本无归,一蹶不振(yījuébùzhèn)。”回忆(huíyì)往昔,湘潭市人大代表、湘潭湘莲产业协会会长胡运庚仍唏嘘不已。

如何帮助莲户提升法治(fǎzhì)意识,走出产业困境?作为一名党员,崔赣认为一定要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党员在(zài)哪里,服务就在哪里”。此后(cǐhòu),花石法庭成立了全省首个建在庭上的党支部。

“签约要(yào)规范,违约要担责;诚信做买卖,湘莲香四海……”通过党日活动(huódòng),崔赣带领法庭党员干警将法律风险防范(fángfàn)提示书制作成歌谣,让法律意识随着朗朗上口的曲调飘进千家万户。

同时,湘潭县法院向花石镇政府和花石湘莲协会(xiéhuì)发出司法建议,提出维护花石湘莲品牌、规范湘莲市场、为莲商(wèiliánshāng)建立诚信与质量档案(dàngàn)、发生(fāshēng)纠纷时由相关部门及时联动处理等。该司法建议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优秀司法建议,连同崔赣推动创立(chuànglì)的“党建+产业+法治”模式,成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

“崔庭长带着党员干警扛党旗进莲田以来,我们几乎再没有(méiyǒu)发生过纠纷。”莲商赵某笑着说,“如今,我们的每颗(měikē)莲子都(dōu)带着法治甜味!”

崔赣(右二)到企业进行(jìnxíng)专题法治讲座。

2022年(nián),崔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为了将民意表达得更充分,他多方走访后,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撰写了调研稿《努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zhènxīng)战略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推动党和政府决策与(yǔ)百姓呼声(hūshēng)的有效(yǒuxiào)衔接与良性互动。该稿件也得到了湖南省委领导充分肯定。

今年2月,崔赣调任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法院任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他(tā)依旧(yījiù)坚持以党建(jiàn)带队建,在“青年夜校”,带领青年干警在“思想碰撞”中产生了很多暖心的司法服务。

“老百姓踏进法院需要勇气,不能让老百姓觉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老百姓来找法官(fǎguān),法官正在(zhèngzài)开庭,一等就是大半天,怎么办?”夜校课上,崔赣向青年党员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随后,大家(dàjiā)根据(gēnjù)自己的工作岗位,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很快,崔赣就根据大家的意见建立起派(qǐpài)单式导诉机制(jīzhì)。面对来访群众的各种诉求和问题,如果当时不能解决的,导诉员要详细登记,以工单(yǐgōngdān)形式转交相关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联系当事人并进行反馈。

让“等好久”变成“主动找”,雨湖区法院立案庭干警彭旭妍发现,“老百姓的焦虑(jiāolǜ)少了,沟通更顺畅(shùnchàng)了,办事效率高了,对(duì)我们也越来越信任了。”

“大家尝到了被(bèi)信任的甜头,现在发言更踊跃(yǒngyuè)了。”崔赣笑着说,“我相信,法治的种子在党建引领(yǐnlǐng)下生根发芽,一定会长成守护百姓幸福的参天大树。”

“敢(gǎn)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

“我就在办公室扫了一个二维码,没几天崔院长就联系我,要来给(gěi)我们普法。”某医疗公司法务感到(gǎndào)不可思议。

从乡村法庭法官到(dào)经济活跃地区的副院长(yuànzhǎng),崔赣是审判一线的“老黄牛”,也是司法改革的实践者。

雨湖区法院辖区的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身处长株潭三市融城中心,是国家级开发区,湖南省第四个(dìsìgè)“千亿园区”。在园区不断发展(fāzhǎn)的同时,涉企纠纷也日益增多(zēngduō)。

如何守护辖区企业稳步发展?崔赣调任雨湖区(yǔhúqū)法院后(hòu)立马去往深圳(shēnzhèn)学习,回来后连续3天加班到凌晨写出调研报告,推动建立司法助企工作机制,依托“司法助企二维码”,整合诉讼(sùsòng)服务、风险防控、纠纷调解等功能,实现企业司法需求“一键触达”。

崔赣(左)了解结对联系对象家的果树生长(shēngzhǎng)情况。

今年5月10日(rì),某医疗公司的法务发现公司出现了(le)多起用工问题,他便(biàn)扫描“司法助企二维码”在线上反映了问题。很快,他就(jiù)接到了回访电话。5月20日上午,崔赣主动来到该公司,从合同内容、履行原则(yuánzé)、合同变更与解除等方面一 一进行普法,帮助企业防范化解风险。

雨湖区法院九华人民法庭(rénmínfǎtíng)负责人李艺告诉记者:“‘司法助企二维码’实施以来,我们共(gòng)收到了120条园区企业的求助,其中比较难办的问题,崔院长都会主动帮我们沟通解决(jiějué)。”

熟知崔赣的(de)人都知道(zhīdào),这是他的一贯作风,“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于用行动作最好的表率……”

2019年(nián)5月,崔赣(cuīgàn)承办了(le)一起特大传销集团案。该案(gāiàn)涉及1500多个分支机构,10万余人参与,涉案金额高达(gāodá)60多亿元。3700多册案卷堆满了办公室。面对挑战,崔赣二话不说,迎难而上。每天,如书本一般厚的案卷一车车推进办公室,将(jiāng)他的身躯淹没。他从早到晚坐在案卷中,逐本吃透、逐个攻破。最终,圆满审结了该案。

在(zài)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中,崔赣发现该类案件(ànjiàn)办理过程中存在尺度不一等问题。于是,他积极奔走协调,对案件证据收集、被告人行为定性、涉案金额(jīné)认定、追赃(zhuīzāng)挽损(wǎnsǔn)、量刑幅度等问题形成涉电诈案件办理会议纪要,推动在全市范围内达成共识,提高了办案效率,提升了追赃挽损的力度。

崔赣(cuīgàn)(右二)参加法治游园会活动。

作为湘潭县第一中学的(de)法治副校长,崔赣发现数起(shùqǐ)涉未成年人(wèichéngniánrén)性侵案的被害人均为在农村留守的在校学生,他马上向县教育局发出开展防性侵教育活动的司法建议,推动(tuīdòng)了县教育局建立“五类”学生台账,加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预防性侵害(qīnhài)工作。崔赣也被评为湖南省首届“百名优秀法治副校长”。

工作27年,崔赣收获了很多荣誉。他说(shuō):“这些沉甸甸的奖杯,都是来自人民嘱托的重量。我只有多做一点(yìdiǎn),再(zài)多做一点,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

崔赣参加“六一(liùyī)”活动时,学生为他系红领巾。

不辜负百姓信任 不愧对法官(fǎguān)职责

问:您曾提到父亲对您的影响很大(hěndà),他叮嘱(dīngzhǔ)您“要坐稳老百姓这头”。在27年的法官生涯中,您是如何践行这一信念的?

答:父亲留给我(wǒ)的(de)不只有(zhǐyǒu)成为法官(fǎguān)的期待,更(gèng)有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信念。法官是份很崇高的职业,既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还是社会顽疾的治疗师。只有把屁股稳稳地坐在老百姓这一端,以“如我在诉”的意识用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和价值。

问:您(nín)曾扎根基层法庭21年,调解率高达85%。在调解纠纷时,您是如何做到案结事了人和(hé)的?

答:面对(miànduì)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调解既能促进节约案件(ànjiàn)办理成本、提高纠纷处理的效率,又能很好化解法律关系中的戾气和情绪(qíngxù),所以我拿到案件的第一时间就会了解事实、寻求依据、争取调解。矛盾纷繁复杂,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zhǎodào)矛盾根源,为彻底化解提供事实支撑。我认为调解的关键在于(guānjiànzàiyú)要共情,要把每一个“小案”都当成大案办理,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当事人的信任(xìnrèn),为调解打下基础。

问:工作27年,您(nín)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法官”等多项荣誉,您有怎样的感想?对未来工作有哪些规划(guīhuà)?

答:我(wǒ)的心情既平静又激动,深知这些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千千万万扎根基层(jīcéng)、默默奉献的同仁,他们才(cái)是法治事业最坚实的基石。今后,我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更”为目标(mùbiāo):一是更充分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带动全院干警提升司法(sīfǎ)服务水平;二是更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gōngpíngzhèngyì);三是更积极探索优化司法服务,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lìliàng)。

走到百姓最需要的(de)地方

从田间地头走进人民(rénmín)心中,崔赣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写满(mǎn)了“泥土味”的坚守。

27年前,父亲那句“莫让乡亲戳脊梁骨”的嘱托,成了崔赣(cuīgàn)扎根基层、俯身为民的家风涵养。从调解家庭(jiātíng)纠纷时六次登门的执着,到为湘莲市场量身定制法治方案的智慧;从扛着党旗走进莲田的先锋身影,到创新司法助企工作机制的改革锐气,崔赣的脚步(jiǎobù)始终(shǐzhōng)走在百姓最需要(xūyào)的地方。

崔赣像一株生长在法治土壤里的树,用专业与温情惠泽一方(yīfāng):既以法槌(fǎchuí)定分止争,更用真心“接骨续亲”;既守护产业(chǎnyè)发展的“宏大愿景”,也在乎群众脸上的“微小表情”。

当崔赣(cuīgàn)说“要把正义写在老百姓的笑脸上”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法官的专业与热忱,更看到了一束(yīshù)法治火把在照亮社会的角落,温暖群众(qúnzhòng)的心田。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bǎn)

记者(jìzhě):陶琛丨通讯员:曹丽立 曾雨田

责任编辑:刘洁(liújié)|联系电话:(010)67550734|电子邮箱(diànziyóuxiāng):pinglun@rmfyb.cn

衡阳县:本地香瓜抢“鲜”上市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